大家认为,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风险挑战增多,党中央、国务院调控政策及时有力、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地顶住压力出实招、求突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处在合理区间,部分指标波动没有改变经济向好的基本面,结构调整亮点纷呈,民生得到较好保障,但稳增长增效益仍需付出很大努力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冯军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侦查终结,于15日依法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14年10月29日,上海市纪委发布消息称:上海市纪委对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组织调查。
2014年12月25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罢免冯军全国人大代表职务的议案,并表决通过了有关决议,决定罢免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2015年1月21日,上海市一分检表示,依法对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冯军(正局级)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李克强在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巩固经济基本面培育发展新动能依靠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强调,奋力争先,勇于担当,依靠深化改革开放破解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充分利用这个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通过创新供给、扩大新业态等,促进结构调整优化。
利用自贸区平台,积极探索适应深化开放要求的体制机制,在因应国际形势变化中趋利避害,在合作共赢中拓展发展空间。刘延东、汪洋、马凯、杨晶、王勇参加会议。10月15日,全球商品市场涨跌不一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仅是建材、冶金两个行业,今年前9个月的增速同比就分别回落13.7和9.6个百分点,加起来拉低了全社会用电增速就达1.2个百分点。范剑平强调,由于现在对于新兴业态还没有完整的、成熟的、常规的统计指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超出预期,某种程度上也让以前一些常规的指标包括用电量、货运量等,不能够再全面地反映出宏观经济的情况。王保安分析,从用电量看,在经济上行期,我国电力消费增速一般快于GDP增速。
这也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领域。在经济下行期,电力消费增速往往下滑更多。
这些耗能低的行业占比增加,自然带来用电量的减少。当然,就目前来说,传统产业体量还是较大的,新兴的使用清洁能源的产业又占比较小,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减速减的非常快。但是,这6个行业占GDP的比重只有大约20%。我们在看到传统的重化工业等高耗能产业缩减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新兴行业飞速的增长。
近期,由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与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的增速波动幅度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较低的用电增长却对应着较高的经济增长,这符合经济形势的基本预期吗?用电量增长放缓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客观反映。而这两个行业占GDP的比重只有5%左右,它们对用电增速的影响就远远高于对GDP的影响。虽然说用电量增速放缓的同时GDP保持7%的增速,让外界有质疑的声音,实际上这没什么不合理的。
李朴民也指出,冶金、有色、化工、建材、机械、电力六大行业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平均为51%。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事实上,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现实与一些经济指标之间的出入,也反映出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需要有更丰富的微观指标统计数据作支撑。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日前也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指标之间一定程度上的背离并非经济运行的逻辑有所变化,而是恰恰反映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波动幅度符合预期】铁路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曾被喻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此前也表示,中国经济已进入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的转型周期。从变化幅度看,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增速波动幅度大于GDP增速符合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看来,用电量、货运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更不能以它们之间的同向变化来判断经济形势,以为用电量、货运量下降就是经济下行的标志。比如快递服务业上半年增速就超过40%,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也在飞快发展。【转型期指标有变化】首先,认为用电量、货运量这些经济指标与GDP指标波动相背离的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指标下降不等于经济下行】由此可见,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时期,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中微观指标能否再当做衡量经济形势的绝对权威,这些指标的下降能否看作经济下行的直接信号,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有了更多获得经济数据的渠道,目前国家也在研究设计通过大数据支持和应用于宏观经济决策的指标分析,逐步地补充和完善指标体系。
在这个周期中,传统经济增长的宏观、中观、微观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随着单位GDP能耗的不断下降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工业增加值与GDP的关系也相应出现了类似的弱化现象,发电、铁路货运等以往反映制造业需求景气程度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形势的指标,已经难以客观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情况。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15日举行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发布会上对此作出回应。
而如果经济结构调整再到了一定成熟的阶段,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的增长就能和高耗能产业的下跌相对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如今,较低的用电增长却对应着较高的经济增长,这符合经济形势的基本预期吗?用电量增长放缓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客观反映。事实上,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现实与一些经济指标之间的出入,也反映出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需要有更丰富的微观指标统计数据作支撑。而如果经济结构调整再到了一定成熟的阶段,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的增长就能和高耗能产业的下跌相对冲。在经济下行期,电力消费增速往往下滑更多。
【转型期指标有变化】首先,认为用电量、货运量这些经济指标与GDP指标波动相背离的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在这个周期中,传统经济增长的宏观、中观、微观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随着单位GDP能耗的不断下降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工业增加值与GDP的关系也相应出现了类似的弱化现象,发电、铁路货运等以往反映制造业需求景气程度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形势的指标,已经难以客观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情况。
近期,由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与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的增速波动幅度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引起广泛关注。李朴民也指出,冶金、有色、化工、建材、机械、电力六大行业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平均为51%。
这也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领域。当然,就目前来说,传统产业体量还是较大的,新兴的使用清洁能源的产业又占比较小,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减速减的非常快。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比如快递服务业上半年增速就超过40%,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也在飞快发展。范剑平强调,由于现在对于新兴业态还没有完整的、成熟的、常规的统计指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超出预期,某种程度上也让以前一些常规的指标包括用电量、货运量等,不能够再全面地反映出宏观经济的情况。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看来,用电量、货运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更不能以它们之间的同向变化来判断经济形势,以为用电量、货运量下降就是经济下行的标志。
我们在看到传统的重化工业等高耗能产业缩减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新兴行业飞速的增长。虽然说用电量增速放缓的同时GDP保持7%的增速,让外界有质疑的声音,实际上这没什么不合理的。
但是,这6个行业占GDP的比重只有大约20%。仅是建材、冶金两个行业,今年前9个月的增速同比就分别回落13.7和9.6个百分点,加起来拉低了全社会用电增速就达1.2个百分点。
【指标下降不等于经济下行】由此可见,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时期,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中微观指标能否再当做衡量经济形势的绝对权威,这些指标的下降能否看作经济下行的直接信号,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王保安分析,从用电量看,在经济上行期,我国电力消费增速一般快于GDP增速。